-
生命科学学院韩管助课题组在逆转...
2021年04月20日
近期,进化生物学权威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影响因子11.062)以《Unearthing LTR retrotransposon gag genes co-opted in the deep evolution of eukaryotes》为题在线发表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韩管助教授课题组关于逆转录类病毒基因选配的最新研究进展。逆转录类病毒常以LTR类反转座元件为大家所熟知,其可分为四大类,即Ty3/Gypsy(又被称为宏病毒)、Ty1/Copia(假病毒)、Bel/Pao(百保病毒)反转座元件以及...
-
体科院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
2021年04月08日
近日,体科院李方晖副教授团队在终身运动延缓衰老骨骼肌萎缩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Lifelong Exercise in Aged Rats Improves Skeletal Muscle Function and MicroRNA Profile”为题发表在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上。MSSE是美国运动医学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会刊,是运动科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该文章第一作者是体科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高浩恩,万博体育maxbextx网页版体育科...
-
我校化科院周小四教授课题组在《A...
2021年04月06日
设计开发高性能的能量存储器件对有效利用绿色能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钾离子电池由于其成本低廉,K+传输速率快等优势,近些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在钾离子电池中,负极材料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较大的离子半径,K+在多次嵌入/脱出负极材料过程中会导致材料结构塌陷,最终致使许多储钾电极材料理论容量高,但实际循环和倍率性能却极差。因此如何设计合成可容纳大尺寸K+的高性能负极材料仍极具挑战性...
-
物科院张力发教授在《Nano Letter...
2021年03月29日
近日,我校物科院张力发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Letters》发表关于非局域手性声子的研究工作(Propagating Chiral Phonons in Three-Dimensional Materials)。论文第一作者为张力发教授课题组博士生陈浩,文章通讯作者为张力发教授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杨声远教授。手性声子最初是在二维材料中被提出并得到实验验证,其已在多个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迄今为止报道的所有手性声子都是局域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可传...
-
我校化科院教师在《Angewandte Ch...
2021年03月23日
近日,我校化科院古志远教授课题组在色谱分离介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Controlling the Stacking Mode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s through Host-Guest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为题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lnt. Ed., 2021, 60, 6920-6925,网址为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4673),并入选VIP论文,作...
-
南师大化科院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
2021年03月18日
近日,我校化科院唐亚文、邱晓雨团队在核壳结构纳米晶的晶面和尺寸同步控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Atomic Crystal Facet Engineering of Core-Shell Nanotetrahedrons Restricted under Sub-10 Nanometer Region”为题发表在ACS Nano(IF=14.588)上。ACS Nano是ACS旗下纳米材料领域的顶刊。该文章第一作者是我校化科院2018级本科生苏可盈,共同第一作者是2020届硕士毕业生张怀方,通讯作者是我校化科院青年教师邱晓...
-
我校计电院刘慈慧、狄云松、甘志...
2021年03月08日
日前,万博体育maxbextx网页版未来光电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刘慈慧、狄云松、甘志星团队在仿生Janus浸润性薄膜方面取得最新进展。团队成员受到荷叶和沙漠甲虫背壳的启发,开发了一种新颖的由蜡烛烟灰和弹性PU/P(NiPAAm-bis-AA)聚合物制备的结构色薄膜,这种薄膜具有两面不同的浸润性,可以在复杂液体表面的通过马兰戈尼效应诱导的定向迁移来应激响应环境变量的变化,并依靠薄膜结构色变化来定量反馈外界刺激,该研究有望用于可视化水质监测。...
-
环境学院“污染物环境行为与污染...
2021年03月06日
近期,我校环境学院“污染物环境行为与污染控制”团队与南京大学闫世成教授合作,研究过渡金属氧化物在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体污染物中的催化机理,揭示活性位点的晶体学空间配位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联,为开发高效金属基催化材料提供设计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以“Understanding spatial effects of tetrahedral and octahedral cobalt cations on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for efficient pollution degradation”为题发表于...
-
我校化科院沈健、毛春课题组在生...
2021年02月28日
化科院沈健教授、毛春教授研究团队在生物医用纳米机器人介入重大疾病治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论文以“Nitric Oxide-Driven Nanomotor for Deep Tissue Penetration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Reversal in Cancer Therapy”为题在材料和化学领域的旗舰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正式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是化科院万密密副教授,陈焕博士生为共同第一作者。针对肿瘤化疗过程中药物渗透性差和产生多药耐药的两大挑战,沈健、毛春教授...
-
生科院陈礼明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
2021年02月28日
乳腺癌2020年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高发癌症,严重危害女性健康。三阴性乳腺癌较非三阴性乳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呈现极差预后,是乳腺癌临床中最难治的类型。2017年陈礼明课题组在《PNAS》发表研究论文,通过睡美人转座子系统筛选获得一批乳腺癌驱动基因,其中包括PRKD3基因(全文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pnas/114/11/E2215.full.pdf)。陈礼明课题组进一步研究提示PRKD3信号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发挥...
-
物科院朱瑞林副教授在Physical Re...
2021年02月23日
近日,物科院朱瑞林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Next-to-Next-to-Leading Order Calculation of Quasiparton Distribution Functions”的研究成果[Phys. Rev. Lett. 126, 072002 (2021)]。上世纪六十年代在SLAC上进行的带电轻子-核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发现核子(质子和中子)有内部结构,这些内部点粒子夸克、胶子统称为部分子。部分子分布函数被用来描述这些部分子在核子内部的一...
-
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黄和教授团队...
2021年02月19日
近日,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黄和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TOP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影响因子6.785)上以内封面形式发表题为“Signal-Amplified Detection of the Tumor Biomarker FEN1 Based on Cleavage-Induced Ligation of a Dumbbell DNA Probe and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的研究论文(DOI: 10.1021/acs.analchem.0c05275),报道了一种肿瘤标志物的超灵敏检测新方法。瓣状核酸内切酶(FEN1)是一种结...
-
计电院甘志星副教授在Advanced Sc...
2021年02月02日
计电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甘志星副教授受邀在《Advanced Science》(影响因子15.84)发表题为“Photophysics of Two-dimensional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Lead Halide Perovskites: Progress, Debates, and Challenges”的综述论文。[Advanced Science, 2021, 10.1002/advs.202001843]二维(2D)有机-无机杂化Ruddlesden-Popper钙钛矿(RPPs),相比于普通的三维钙钛矿(ABX3),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更灵活的电子可调性和...
-
生科院潘飞燕-郭志刚课题组再次揭...
2021年01月29日
2021年1月18日,生科院潘飞燕-郭志刚教授课题组在DNA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成果以“Asymmetrical arginine dimethylation of histone H4 by 8-oxog/OGG1/ PRMT1 is essential for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transcription activa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TOP期刊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杂志上,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6.17。这是该课题组继2020年在线发表在一区TOP期刊Redox Biology(影响因子9.99)之后在氧化还原领域的又...
-
生命科学学院韩管助课题组在植物...
2021年01月11日
近期,植物学主流期刊Plant Journal(影响因子6.141)以“Flourishing in water: the early evolu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plant receptor-like kinases”为题在线发表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韩管助教授课题组关于植物免疫系统起源和进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植物主要依靠固有免疫系统来对抗病原感染。广义上来说,植物固有免疫系统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依赖于植物细胞表面上的模式识别受体,植物的模式识别受体绝大多都是受体样...
-
我校环境学院“污染物环境行为与...
2021年01月05日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技术,但是其电子-空穴易复合、产生活性自由基寿命较短、反应速率较慢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过硫酸盐能够利用半导体光催化反应中导带中自由电子,被活化成为硫酸根自由基(SO4·-),不仅可以增强光催化反应电子-空穴分离效率,同时可协同羟基自由基(HO·)、超氧自由基等提高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因此,有必要开展高效的过硫酸盐强化光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近日,为了改善Co3O4/Bi2O2CO3光催化性...
-
我校化科院周小四教授课题组在钾...
2020年12月31日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被广泛地应用,人们对锂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然而,锂元素在地壳中的储量仅为0.0017 wt%,无法满足大规模储能及电动汽车等领域日益发展的需求。因此,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角度来看,寻求低成本、高安全和长循环寿命的新型二次电池体系至关重要。钠离子电池由于钠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富储量(2.3 wt%),一直被视为将来能够替代锂离子电池用于大规模储能的新型二次电池技术之一。近几年来,...